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根据紧急事件的不同类型,分为卫生应急、交通应急、消防应急、地震应急、厂矿应急、家庭应急等领域的应急救援。
近些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航空应急救援以响应快速、救援效率高等特点,在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事后救援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真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
2018年3月,随着我国应急管理部正式组建、挂牌成立,航空应急救援专业化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通用航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基础
通用航空是指民用航空器除了进行公共航空运输之外,所从事的具有服务性质的航空活动,而通用航空器一般具有气动性能优异、机动性灵活、受地理空间的限制较少等特点。
所以,在航空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通用航空一直被看作是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由于发生事故后可快速响应,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应急救援中出动通用航空器,可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失,其任务也广泛涉及自然灾害紧急事件处理、空中灭火、空中医疗救护以及空中通信组网等。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灾害、青海玉树地震、以及刚刚过去的河南暴雨灾害中,我国航空应急救援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整个应急救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上述实际救援任务期间,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航空应急救援飞机数量较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救援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总的来看,我国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还处于建设与发展阶段,无论从装备还是人才队伍都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直升机:最为常用的应急救援机种之一
无论是出于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特点考虑,还是灾后救援任务的设计需要,直升机都是航空应急救援中最为常用的机种之一。
当自然灾害发生或紧急事故发生时,直升机能够第一时间赶往事发现场,争取救援时间。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可用于航空应急救援直升飞机数量相对较少。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初,我国通航领域可用于应急救援的民用直升机总数只有300多架,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应对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事件的航空应急救援需要。
另一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可用于航空应急救援的机型有限,尤其是大型、重型直升机较为短缺,机载专业救援装备配备不足,因此,当出现特大自灾害或者突发事件时,部分机型难以在地理位置极其复杂的地方完成全天候救援任务。
救援主体:亟待更广泛多元
自然灾害破坏力具有不可预知性,灾区大都缺乏专业救援设备,因此在自然灾害或事故发生后,这些都限制了救援工作的开展。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航空应急救援领域还没有建立起数量足够的专业的救援团队。在面对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时,这些缺陷都会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
通航机场:数量不足,资源不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大力推进,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很多城市规划并建设了通航机场,但是这些机场的承担的主要任务是航空运输,用于航空应急救援的机场和起降点相对较少,并且配套设施不健全,难以满足各种突发事件的需要。
截至2019年底,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共有183个,其中通航机场仅有70个左右,临时起降点也仅有200多个,很多机场均存在飞机数量不足、缺少专业的救援设备和救援人员等问题,无法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执行航空应急救援任务。
构建科学、高效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打造布局合理、协同联动的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统一的规划。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国家发展总体规划,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3号)、《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16]38号)和《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灾害事故实际需求和预测,从国家层面起草并制定2020~2050年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发展规划,以及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作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做好航空应急救援顶层设计,统一部署,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急救援体系已相当完善,而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仍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新时代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论航空应急救援通用航空器的研发、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以及专业救援团队的组建都将跻身世界前列。
来源:搜狐网